logo

就业典范(2)--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

发布时间:2025-07-03 作者:赵梅竹 浏览:

选择支教

支教生活已经过去了近三年,回首为期一年的支教时光,在南沟小学支教的生活也画上了完美的句号。那些或美好或感动或讶异的情景虽过,却已经深深地刻在脑海中。

我选择参加支教是源于我参与学院徐西湾村支教时的一些经历,我意识到良好的教育对于一个青少年、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意义。乡村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先导性、内源性要素,也是推进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优化乡村文化生态、增强乡村发展综合能力、最终实现乡村现代化的关键一环。

而在我国的西部农村还有许多教育落后的地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接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我有责任奉献自己,支援西部的文化教育事业、服务祖国贫困的地方更是我们的义务。所以我想抓住这次机会为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

彼此成长

这次支教的经历给我创造了一次体验不同于大学生活之下的社会生活的机会。我有过期待,有过憧憬,也有过焦虑和担忧。但当我们踏上目的地的土地——南沟小学,这方宁静祥和的净土时,内心的种种,早已随着掠过的清风飘然而去。我们的故事,就在这静静的渭北高原上,开始书写。

在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做一个自我介绍。本来以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任务。但孩子们,却紧张得说不出话来。终于,有一个小男孩鼓起勇气对我说:“老师,我们可不可以写在纸上,然后念给你听?”我才意识到,孩子们的沟通表达能力还有所欠缺。于是,我在每个课间都坐在教室里和他们聊天,他们会跟我讲自己身边发生的故事,我也会跟他们讲我在学校的故事和我在旅行中看到的风景。渐渐地,我们熟悉了彼此,我也因此拥有了14个知心的好朋友。

在支教期间,我也会充分关心班级内的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的学生,每学期都会去他们的家里进行家访,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我的班里就有一个特殊的学生,他天资聪颖,勤学好问,但他的家庭成员多是文盲,经济情况也不乐观。在平日里我除了关心他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还会关心他的生活状况,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会及时伸出援手,及时关注他的心理状况,让他得到应有的关怀。

我们班的娃是非常重感情、懂感恩的一群孩子。我还记得中秋节前一天,我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但是有几个学生却笑嘻嘻地看着我,好像在密谋着什么事情。我走到讲台前他们才纷纷从书包里拿出给我准备的惊喜——月饼,看他们的样子好像是完成了一件不得了的大事;临近端午节的早自习上,又有一个学生从书包里掏出了一个粽子,它还骄傲地对我说:“老师,这可是我好不容易才带出来的粽子!你快尝一尝!”看着孩子们红扑扑地小脸,我的内心感到无比动容。

埋下种子

在支教一年的时光里,我经历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我们总是强调老师给孩子带去了什么,殊不知孩子也有无穷的能量,这些神奇的能量在不知不觉中让我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不会看到的东西。我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是一群正在成长的孩子,在品格铸造的基础阶段,孩子们的模仿和学习能力是超强的。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的工作有点特别之处,就是常与学生接触,所以我的行为举止显得尤为重要。不经意间的某个动作,都会被学生模仿,无意说出的一句话也会影响到学生心灵塑造、人格构建和人生观引导。所以作为班主任应秉承正确的育人理念,才会有可能做到学生成人、成才的良好导师。

在刚刚接到这个班的同学的时候,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高,所以我也想了很多方法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想了很多法子来帮助他们,比方说角色扮演让孩子们争着抢着朗诵课文,背诵游戏让他们爱上了早读,考的成绩高或者有进步的同学,他得到的习题就是用彩色的纸印出来的,每一次考试后,全班第一的同学都可以和老师许一个小小的愿望,不管是钢笔学习套装还是手表,我都会尽可能地去满足他们,也起到了一定的鼓励他们学习的作用。

在课间的时候,我时常会和孩子们分享一些西农的故事,孩子们都会围在我身边认真地听着。有的孩子说,他想听听西农的课堂是什么样的,有的孩子说,他想亲眼去看看西农的景色。有的孩子说,老师,我以后也要和你一样考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我想,我们的支教活动已经在他们的心里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在不断地浇灌与耕耘后,生长出的是孩子们大大的梦想和明媚的未来。

故事续写

一年的支教经历给我带来了深深的影响,让我对“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铸就了“坚韧不拔、团结一致、不畏困难、勇于创新”的美好品质,让我产生了“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的理想信念,我希望在踏入社会后继续为国家、社会的建设贡献绵薄之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在毕业后我选择在基层工作,通过人才引进入职呼和浩特园林建设服务中心,今后我将继续发扬西农“诚朴勇毅”的校训,用自身专业知识为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风景园林   赵梅竹

2e03799a5446d8ef6b4d10b1b2162c2.jpg

编辑: 韩硕
终审: 卢小三